为何五大联赛能首次包揽欧冠16强?这条贯穿10年的“隐线”作用大
2019/2020赛季欧冠小组赛结束,来自欧洲五大联赛的十六支球队创造历史的包揽了全部16个晋级名额,其中英超和西甲各有4支球队,意甲和德甲则有3支,法甲有两支。而来自荷甲、葡超、土超、奥超等二级联赛的球队全部小组赛出局,未能收获淘汰赛名额。
五大联赛的强大众所周知,但今年能够强大到包揽全部淘汰赛名额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像荷甲的阿贾克斯、葡超的波尔图过往都是欧冠淘汰赛的常客,阿贾克斯上赛季还闯入了欧冠四强,而土超的加拉塔萨雷、瑞士的巴塞尔、乌克兰的顿涅斯克矿工、葡超的本菲卡、俄罗斯的泽尼特包括近两年崛起的奥地利球队萨尔茨堡红牛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今年无一例外的没能小组出线。
这里面当然有部分二级联赛球队签运不佳的因素,像是阿贾克斯和萨尔茨堡红牛,如果分在了意甲亚特兰大和法甲里昂那两组,未必不会挤掉他们晋级淘汰赛。但从整体层面看,五大联赛包揽16强体现出的是近年来欧洲足坛“阶级分化”现象的进一步蔓延,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就从本赛季欧冠晋级的16强来看,他们不仅是各小组战绩的前两名,也是各小组球员总身价的前两名,非常现实!要追本溯源的话,还是在十年前普拉蒂尼推行的财政公平法案身上。
这个法案的实施在确保了大部分欧洲联赛球队财政健康稳定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副作用——削弱了小球队以及小联赛翻身的机会,降低了悬念。因为讲究收支平衡,实力偏弱的球队和联赛不可能再像过往那样依靠大手笔的引援来迅速崛起,像是意甲的米兰,就因为违反财政公平法案而受到欧战禁赛一年的处罚。而像阿贾克斯、萨尔茨堡红牛这样来自二级联赛的球队,虽然出产了很多新星,但受制于财政公平法案,他们比过往更难留住自己的核心球员。贾府去年的德里赫特和德容,萨尔茨堡红牛今年的南野拓实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法案持续多年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优秀球员集中在了越来越少的豪门球队中,为了抢到好球员,各支豪门下手的时机也越来越提前,像是来自二级联赛各俱乐部的,几乎是一在欧战赛场冒头,立马就会被五大联赛球队收入帐下,根本不会再给他们来年还是对手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注定了二级联赛球队竞争力的逐年减弱。
应该说,由于前些年金元足球的冲击,财政公平法案的及时实施起到了稳定欧洲各国联赛发展的作用,但现在它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如果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会带来欧洲足坛的大变革。只要财政公平法案不变动,那么欧洲二级联赛的竞争力下降的现象就会进一步恶化,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五大联赛球队包揽16强将成为欧冠的常态。这样的局面在进一步扼杀了欧冠小组赛观赏性的同时,显然更不利于二级联赛各球队的发展,也会导致二级向一级的人才输出逐渐断层,进而导致五大联赛受到波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